永利总站15856学习教育部《永利总站15856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作者:后勤集团综合办公室 时间:2014-10-29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永利总站15856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明确提出“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要求各地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中国教育报》(1022)头版以“现代学徒制如何‘洋为中用’”为题,对部分试点企业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情况进行了经验介绍。

我院自2010年开始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克服诸多困难,知难而进, 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我院特色的工学结合育人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中,还遇到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提升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现将贯彻落实教育部《永利总站15856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认真组织本单位教职工专题学习教育部文件精神和《中国教育报》(1022)头版“现代学徒制如何‘洋为中用’” 充分认识到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要高度重视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二、总结经验,理清思路。要认真总结本部门、本单位几年来在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思考,理清思路,结合实际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推动我院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开展。

三、研究对策,搞好谋划。要在吃透文件精神,总结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动员广大教职工献计献策,积极谋划,研究对策,破解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中的难题,对下一步推进本单位、本部门“双主体”育人工作提出计划。

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学习、经验总结及对策建议情况于113日前报学院办公室(1218室)。

附件:1.教育部《永利总站15856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2.《中国教育报》(1022)头版以“现代学徒制如何‘洋为中用’”

                        

 

 

20141027

 

 

 

 

附件1

教育部永利总站15856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务院永利总站15856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现就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试点工作的总要求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以注重整体谋划、增强政策协调、鼓励基层首创为手段,通过试点、总结、完善、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2. 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把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试点工作的根本任务,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合作共赢,职责共担。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好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招生与招工、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践、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资源建设与共享等方面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实现形式,形成特色。
  ——坚持系统设计,重点突破。要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和重点,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招生与招工,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工作。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三、把握试点工作内涵
  1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
  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各地要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推动试点院校根据合作企业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并将试点院校的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年度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
  2.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各地要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3.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各地要促进校企双方密切合作,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试点院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4.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切实推动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指导合作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试点院校要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探索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四、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1. 逐步增加试点规模
  将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办学条件、保障措施和试点意愿等,选择一批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市、行业、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单位。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范围和规模,使现代学徒制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2. 逐步丰富培养形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应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和专业特色,因材施教,探索不同的培养形式。试点初期,各地应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充分利用国家注册入学政策,针对不同生源,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开展中职层次现代学徒制试点。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利用自主招生、单独招生等政策,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同等学历企业职工等不同生源特点,分类开展专科学历层次不同形式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3. 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现代学徒制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可以从非学历教育入手,也可以从学历教育入手,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律,积累经验后逐步扩大。鼓励试点院校采用现代学徒制形式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
  五、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1. 合理规划区域试点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地方实际,会同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制定本地区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办法,确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明确试点规模、试点层次和实施步骤。
  2. 加强试点工作组织保障
  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工作。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与试点院校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等形式,整合资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搭建平台。
  3. 加大试点工作政策支持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学生权益,保证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学生安全。大力推进“双证融通”,对经过考核达到要求的毕业生,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4. 加强试点工作监督检查
  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控,建立试点工作年报年检制度。各试点单位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扩大宣传,年报年检内容作为下一年度单招核准和布点的依据。对于试点工作不力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将暂停试点资格。

                            
教育部
                         2014年8月25

 

 

 

 

 

 

附件2

现代学徒制如何“洋为中用”?

 

教育部下发《永利总站15856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如何把源自德国的现代学徒制植根中国,在试点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从试点到大范围推广还需要哪些配套政策?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发布的预测,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未来5年都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一边是毕业生在就业难中煎熬,一边是企业为“招工难”、“用工荒”而发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刻不容缓。日前,教育部下发《永利总站15856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如何把源自德国的现代学徒制植根中国,在试点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从试点到大范围推广还需要哪些配套政策?记者就此采访了正在进行学徒制探索的部分企业和学校。

双主体、双身份的现代学徒制

职业院校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跟老师学习理论知识,一半时间在工厂做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这种源自德国的现代学徒制有两个最显著的特色,即双主体和双身份。双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双身份是学生兼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这样的育人模式,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诀,也是制造企业效仿的模板。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一些在华的德资企业把这种培养模式带入了中国,并与中国沿海地区的一些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到本世纪,随着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对员工的需求越来越多,更多的外资企业主动与中国职业院校合作,现代学徒制逐渐推广开来。

一些地方政府看到了这种模式给企业和学校带来的好处,于是开始扮演“主角”,给钱、给地、给政策,鼓励校企大胆探索,试图让这种外国模式本土化。比如江西新余,就是由政府主导,把企业和职业院校搬到职教园区,共生共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德企博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在江苏苏州建立了一个学徒培训中心,中国5所高职的学生有一半时间在这里当学徒。在机床前,记者看到19岁的学徒陈杰正聚精会神地编写电脑程序,然后输入数据,反复练习操控电脑机床的要点。陈杰是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从去年开始在学校和博世培训中心之间转换学习,4周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6周在工厂进行实训。工厂则专门派出12名专职企业导师,为这60名“学徒制项目班”的学生讲解技术要点,把技艺心得、企业精神传授给他们。

陈杰现在已经可以在企业岗位上工作了,面对全英文的PLC机,他熟练地在不同的英文命令间切换。他告诉记者:“不要小看这台小小的机器,要处理的命令超过几十个。一个指令出错就会导致生产线整体出毛病,大意不得。”师傅唐晶对学生的学习很满意,他说:“经过大强度的实训练习,学生们可以用机床在钢板上刻出一幅精细的山水画,这样的技术水平,原先企业对新员工培训一两年才能达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德企在中国的“洋”模式,还是中国效仿的现代学徒制,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介绍说,新生及家长纷纷要求到“博世学徒制”项目当学徒,因为他们认定:进入这个项目就可以学到不一样的本事,将来就能进入德企工作。

校企合作中的激情与困惑

现代学徒制融合了企业、学校的双重优势,加深了校企合作,可以带来学生质量的大幅提升,在国际上也是一种主流发展趋势。但要让这种模式在中国落地,却并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国内的一些职业院校有学习德国现代学徒制的激情,但因为观念的不同,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同,一些职校在与德企合作中遇到了不少难以解开的“疙瘩”。

首先是师资问题。“与企业合作之前,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的讲授。拿车工来讲,教师会带学生看看设备,试着做一两个零件,这样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但和德企合作后才发现,人家对技术的要求达到了极致,车出来的每个产品误差不能超过3个丝。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平,我们的教师就必须提升专业素养。现在,学院带班的教师都要到德国考取培训师证才能上岗。”江苏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智强说。

课程安排也是一个难关。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们不得不推翻自己讲授了多年的讲义,重新安排课程。“学生在企业的实训时间大大增加,意味着要打乱学校原有的课程安排。这对教师们来讲是一个挑战。”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静说。

对学生的考核也不再是学校说了算。按照德国传统,学生毕业必须通过行业、企业组织的考试。这种考试很特殊,不是一张简单的试卷,而是为期一个月的技能测试。题目没有概念、没有公式,全是工厂中的具体案例,请学生们制定解决方案。如此方式让教师、学生很不适应,通过率不高。

虽然职业院校有种种不适应,但合作给学生带来的变化还是令人欣慰的。“学生能车出误差在3个丝以内的零件了。”陈智强说。

职业院校与德企合作困难重重,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麻烦更多。

      先说企业,德国企业有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他们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角。企业负责选拔招聘学徒,再送到学校进行学习。从课程内容、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目标,处处都体现着企业理念。

      在中国,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并不高。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怕学生进场后耽误生产进程、怕为教育付出巨大成本。此外,各类职业院校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材、课程滞后于企业,合作起来相当困难,也是企业的顾虑之一。

      行业协会是德国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的又一个保证。在德国,行业协会负责审核职业院校的资质、制定课程以及组织考试,还会定期帮助学校培训教师;但在中国,行业协会显然还难以承担这样的重任。

      记者在多家国内企业采访时发现,有些老板明显表示出对现代学徒制“兴趣不高”。“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让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积极性大减。

      从试点到推广,路还有多长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越来越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的重视。英国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瑞士也在不断强化完善体系。当前,中国需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从低端制造业中转型升级,就必须建立起培养现代职业技术工人的教育体系。

      如何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为育人主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考验。

      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小平认为,国家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让地方政府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这场改革中,调动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国家应该对此类项目给予补贴,但目前缺乏这样的机制。”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所长徐胤莉期待能通过法律来引导这项改革:“被当成现代学徒制范本的德国,在1969年就颁布《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严格规定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力与责任。要求职业教育中有两个施教主体,即企业和学校,学员一般每周在企业里接受34天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里接受12天的理论教育,这是德国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关键。”

      还有专家提出,要效仿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政府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运营,采用商业化拨款方式,即根据学徒的人数、开设课程的数量与培训的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拨款。

      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要发展中国的学徒制要尊重中国的国情,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照搬照抄德国的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比较完备的制度,行业协会深度参与,企业用工严格规范。对中国而言,全盘学习是很困难的。现代学徒制的精髓是让企业深度参与,使校企合为一体,职业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遵循这个原则,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德国工商会上海代表处总监百丽塔说。

      现代学徒制试点,机遇与挑战并存。职业院校准备好了吗?

□新闻链接

现代学徒制:西方国家职教发展的战略重点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起源于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逐步形成配套的国家制度。目前,德国现代学徒制开展普遍,制度规范,企业参与度高,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

瑞士学徒培训制度完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约有2/3的人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其中4/5参加学徒制,剩余1/5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

意大利建立了全球教育层次最高的学徒制,以法案形式规定学徒合同同样适用于博士研究生。

根据欧盟2012年的报告,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在中等教育层面开展了严格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有24个,另有14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层面开展了广泛意义现代学徒制。

在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现代学徒制也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澳大利亚2011年启动“学徒制激励计划改革”,发展高技能型的劳动力市场,支持澳大利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美国以合作教育形式开展学徒制培养,学徒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育人企业学习。尽管各国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工学交替、实岗培养的内在本质是一致的。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后勤服务集团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00288 号